浅析中国跨境电商热潮:新政冲击,保税进口仍将维持主流

点击上方“艾意凯咨询”订阅我们的官方微信 51秒懂电商创业网

51秒懂电商资讯网

4月8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旨在通过稳定的税收方式规范市场。新政发布以来,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反应业务大受影响,税率大幅增加、订单量急剧缩水。 51秒懂

在许多消费者对于国外产品的偏好短时间内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跨境电商要在新政压力之下继续生存,必须要重新审视和规划自身的商业模式。 www.51md.cn

消费者的品味越来越全球化 www.51md.cn

诚然,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兴盛发展多年并规模庞大,2014年在线零售额总计约达4300亿美元,大约占总零售额的10%(美国的同期数据分别为3000亿美元和6.4%)。但是,直至最近,这些活动几乎都发生在国内——也就是说,将中国生产的产品或已运达中国的产品销售给中国用户。 www.51md.cn

纵观近几年零售业爆发的情况,会发现这个现象非常合理:中国拥有超过30万家药店,超过2000家中高端百货商店,市区里大型超市的辐射区域比美国还要小,原因是较小的格局以及较少的停车位(直至最近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零售业市场中,有一些重要因素驱使着用户偏好国外产品,无论是在国内直接购买还是从国外订购。 51md.cn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婴儿配方奶粉事件到2015年被发现的存放长达数十年的“僵尸肉”事件,食品安全丑闻为人们熟知并广泛报道。有鉴于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消费者们对国外品牌更安全和更高品质的认知便不难理解了。 51秒懂电商资讯网

价格压力推高国内消费品价格则是另一关键问题。商业租金,特别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堪比发达国家的水平。2014年末,北京王府井的平均年租金高达每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480美元,而新加坡乌节路的平均年租金则为每平方英尺360美元。工资水平(虽然仍低于西方国家水平)也正在快速增长。

最后一点,中国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精明,能够更好地分辨出哪些是试图包装成外国品牌的本地品牌,哪些是真正的外国品牌。随着出国旅游的不断增多,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商业透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味也越来越全球化。

跨境电商相对实体店优势明显

在经历了多年的缓慢增长后,几家来自澳大利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营养补充剂公司的销售额在2015年猛增了20%-30%,甚至高达40%。对于那些对2014年中国的情况有所了解的人,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神秘,那就是中国管理者扩大了跨境电商的免税力度。

早在2005年以前,中国消费者就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订购一张专辑,而到货则需要几周时间——当然,税和运费都会增加到CD本身的价格之上。但是直至2014年第4季度,跨境电商才真正爆发。其推动力来自对跨境电商采用了先前缺乏明晰定义的税则号,并已在一系列试点城市得以实施。

随行物品税原本只针对已出境的中国游客为亲戚捎回礼物(比如小家电)的情况。小物件是免税的,但是对于其它几乎所有物品的税率均为10%。然而到了2014年末,政府正式宣布,在某些试点区域该随行物品税也适用于跨境电商。由下图所示的价格差异可以看到,其影响非常显著。

很明显,无论是通过实体商店还是跨境电商进行销售,都产生了诸如运费和保险等成本。但跨境电商的优势十分明显,实体商店要面临不菲的进口税和增值税,即使新政使跨境电商的部分商品也要执行相同的制度,但在订单不超过一定金额的条件下依旧可免税;更重要是的,跨境电商在租金和人工上的花费要低于实体商店,而且在其商业模式中可以完全跳过经销商和零售商的环节,省掉一大笔利润分成。

保税进口模式仍是行业主流

纵观整个海淘市场,消费者购买海外商品最主要的形式无外乎以下三种:个人代购、海外直邮和保税进口。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后两种,主要取决于:网站是作为一个平台用于聚集多个卖家还是仅用于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及交付给消费者的货品是来自原产国家还是来自保税仓库。

每种模式都有专门的玩家,但是谁会成为明显的赢家目前却尚不明晰。可能的情况是多种模式并存,例如:自营、保税进口模式适用于具有高流转量的商品(比如纸尿布和婴幼儿配方奶粉),而直接发货模式则可能更适合于非频繁订购货品的长尾交易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卖家都可以选择自行运营的比例,以及外包或者移交给合作伙伴运营的比例。然而,在货品流通方面,保税进口模式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消费者可以在几天内收到货品,有时甚至只需一两天,而不再是几个星期。

虽然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趋势,但目前监管层有益对其进行规范,使得行业近期受到的影响较大。在新政中,保税进口模式就受到了最大的冲击。新税改的实施导致超过八成的商品面临着涨价的局面,尤其不利好主打低价爆款、规模化运作的保税模式;正面清单的公布导致跨境电商平台上的部分产品无法售卖,面临下架风险;跨境电商的监管近乎等同于一般贸易,尤其是“通关单”更是压死保税进口的最后一根稻草,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办理通关单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货物进不来、平台无货卖的尴尬现状。

但同样,其他进口业务也都受到了不小的波及。相对而言,2015保税进口模式占跨境电商平台份额的77.5%,这意味着保税进口依然是跨境电商最主流的模式。保税进口模式更加阳光透明,全程处于国家监管之下,无论是商品的质量还是后续服务都能有效得到保障。而且各大电商平台都非常注重服务体验,对海关、仓储和物流进行了规范性的整合,用户最快可以在数小时内就收到货物。这些优势是其他模式不能比拟的。

而如同保税模式一样,跨境电商之于实体店的优势也依旧明显,况且此次新政并非要打压跨境电商,而是此前的政策比较宽松,行业迅速发展壮大,此时应对行业进行规范和调整,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乱象。监管层近期也有动向,正根据行业中的反应调整此次新政的细节,比如调整“正面清单”中的货物品类、在试点城市暂缓一年执行新税改等。未来政府还会不断有新的相关政策,跨境电商行业也只有在不断的调整中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作者为陈源道(Ken Chen)及孙德岚(Stephen Sunderland),均为L.E.K.(艾意凯)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必究。发布者:实习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jujh.com/kuajingdianshang/7443.html

展开查看全文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