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属于哪类科目?有什么区别呢?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科目。

一、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含义

核算单位已经支付,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预付保险费、房屋、场地租金、油卡充值等。
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其他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是指能增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效用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改装、翻修、改良等支出。)


什么是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科目是负债类科目,核算单位预先提取的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租金费用等。简单来说,“预提费用”科目适用于单位先计提费用后支付的情形。单位需要在发生费用的各会计期间和支付时点编制会计分录。一般来说租金费用支付时点至少是和租期同步的,先租后付几乎没有房东会干这样的傻事,所以预提租金费用的业务很少存在。
事业单位按规定从科研项目收入中提取的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事业单位计提的借款利息费用,通过“应付利息”、“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待摊费用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1、发生待摊费用时,按实际预付金额
财务会计
借:待摊费用(实付金额)
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财政拨款收入等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费用等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资金结存等
2、受益期内平均分摊费用,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单位受益,应当将其摊余金额一次全部转入当期费用,应附相关费用的摊销说明。
财务会计
借: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预算会计
不需做
预提费用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一)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
1、按规定从科研项目收入中提取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时,按照提取的金额
财务会计
借:单位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
预算会计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
2、实际使用计提的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财务会计
借:预提费用-项目间接费用或管理费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财务会计
借:事业支出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二)其他预提费用
1、按期预提租金等费用时,按照预提的金额
财务会计
借: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
贷:预提费用
不涉及预算会计业务
2、实际支付款项时,按照支付金额
财务会计
借:预提费用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预算会计
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资金结存

  二、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均属跨期摊提的费用,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以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都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产物。

  2.区别

  (1)两者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预计的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2)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不同。待摊费用为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填制会计报表时作为资产列示;而预提费用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需要事前估算,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在填制会计报表时,期末若为贷方余额在负债项目中列示,若为借方余额则应将其在资产项目中列示,视同待摊费用处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必究。发布者:实习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jujh.com/dianshangbaike/7582.html

展开查看全文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