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刚来到第10天,一场昔日宿敌握手言和的戏码就在京东与当当之间上演。1月10日,当当网与京东图书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当当官方旗舰店在当天入驻京东。对此当当方面表示,双方此次合作是“对手变队友”。
据了解,未来双方将在货品融通、客户服务、整合营销、供应链协作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货品方面,当当旗舰店将涵盖当当网的所有图书品类,包括当当网独家渠道的货品,并会实现与当当网全站的货品通联、价格对标。而在营销方面,未来京东图书与当当网将在密切开展日常营销活动的同时,在诸如423世界读书日、京东618、京东11.11、开学季、寒暑假等重点营销节点中共同行动,以丰富的活动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参与。
如果要给当当与京东的此次合作找一个注解,或许“一笑泯恩仇”和“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两句话最为合适。正如当当方面所提到的“对手变队友”,过去13年来这两家公司可谓一直是“死对头”,并且当年的京东在当当面前无疑还只是后起之秀,而后者才是线上图书零售领域的领头羊。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当时的当当可谓是风头无两,不仅在纽交所挂牌、成为售价在纽交所IPO的B2C线上商城,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86%,而且当年其图书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国内线上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一度甚至被称为“中国的亚马逊”。
而此时的京东,则刚刚将品类从3C数码扩张至图书领域,并希望借此实现平台商品品类的扩张。但同时京东正深陷亏损困境,并在四处寻找融资。
就在当当上市不久后,京东CEO刘强东曾发文称,京东新兴的图书业务遭到“封杀”,当当要求所有出版社不得向其供货。而当当则反驳此举为“独家战略合作”,是市场竞争下的正常合作方式。
由此,京东率先挑起价格战,当当方面则宣布拿出4000万元促销,并表示“所有畅销品价格将比其他数码类网上商城至少低50-100元”,而这里的“其他数码类网上商城”无疑指的就是京东。面对这一回应京东方面宣布拿出8000万元的双倍补贴进行促销。最终这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在监管部门的介入下才得以结束。
但随后在2011年3月,京东便掀起了第二轮价格战,甚至刘强东还曾喊话称,5年内不允许京东图书部门盈利,否则就开除整个部门。彼时作为这一赛道领头羊的当当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创始人李国庆就曾表示,“如果与当当网拼低价,就一定会报复性还击。”
最终,这两场价格战可谓是两败俱伤、各有输赢,京东虽然在刚刚布局的图书领域打响了知名度,但也被认为由此导致上市进程因此受到了影响。而当当在守住线上图书零售市场领头羊地位的同时,也因为持续的补贴元气大伤。
但从目前来看,这两次价格战更像是当当与京东在前进道路上的分水岭,从此双方的命运也有了不同的走向。从那之后,京东不断加大向全品类拓展的步伐,并在2014年上市,如今已成为国内的头部电商巨头,最高市值更是曾超过1500亿美元。而当当则由于毛利率不断被拉低,在三年内亏损了近10亿元,并最终在2016年选择从纽交所退市。
不过与京东的价格战,或许只是加速当当网走向衰弱的导火索。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没有坚定的扩充品类、不愿自建物流、囿于图书这一品类、错过数字阅读的风口,以及内部的管理问题丛生等,才是当当逐步掉队的原因所在。而在当当方面后知后觉的开始扩充品类时,国内电商市场的格局却早已基本稳定、局面再难逆转。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就曾表示,“当当在之后的发展中始终以图书品类作为‘战场’,并坚持图书垂直化经营、不涉足其他领域,因此错失了发展机会”。事实上,刘强东、乃至李国庆自己也曾做出过类似的总结。李国庆就曾坦言,“第一个五年和淘宝竞争、第二个五年和亚马逊竞争、第三个五年是京东,我那点财力都浪费在价格战上了。”
当被困在图书这一品类后,当当也开始为流量发愁。为此,其先后在天猫、拼多多、抖音开店,但当当在选择入驻平台时,对京东似乎或多或少有些“避之不及”。这其中除了历史因素外,或许还有用户重合度高这样的顾虑。
早在2012年入驻天猫时,时任当当高级总监的郭鹤就公布过一组数据。其中显示,当当与天猫的用户重合度不到30%,但与京东的用户重合度却在50%以上。他当时曾表示,用户重合度不高是当当敢入驻天猫的最大原因。言外之意,便是用户重合度较高的京东,并非最佳选择。
那么如今当当为何又愿意向宿敌低头呢?答案或许还是因为流量。
在从纽交所退市后,当当也逐步扭亏为盈。当当副总裁陈立均就曾透露,该公司2018年的销售额为118亿元、同比增加14.4%,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增加34.9%,保守预计2019年将实现6亿元的净利润。并且有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当当累计图书顾客超过3.5亿,年度活跃用户超5000万,显然多年坚持也让当当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甚至在一时间,主营图书业务的当当还成为了“小而美”的代表。
但毫无疑问的是,“小而美”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图书作为标品,天然就更适合电商销售的品类,因此新兴平台拓展图书业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近年来,除了天猫与京东这两棵“参天大树”外,当当的家门口也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出现,例如近年来的拼多多与抖音。
据抖音电商公布的图书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其图书销量达2.5亿单。尽管抖音电商图书销售GMV与当当还有一定差距,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图书这个相比服饰、化妆品等热门品类更稳定的市场中,有人崛起也就意味着有人要被斩落马下。
相比当前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这三个电商赛道的头部平台,以及快速迎头赶上的抖音,当当如今多少显得有些“过气”,并且近年来在行业内也越来越处于“失声”的状态。
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当当在App Store免费总榜中的排名在200~600名之间,远落后于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并且低于其2019年、2018年的表现。根据易观发布的 《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2021年第4季度)》显示,报告期内天猫了占据市场份额的63.5%、排名第一,京东的市场份额为28.8%、排名第二,而当当的市场份额则仅有0.5%。
因此对于目前当当而言,第一准则自然是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在此前入驻天猫、拼多多、抖音后,手握近6亿年度活跃用户的京东,显然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图书零售线上销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22年11.11期间京东图书依然实现了成交额同比增长36%的成绩。此外,京东方面强大的物流仓储和供应链能力,无疑也正是目前当当所需要的。在双方透露的此次合作细节中,就包括携手探索货品共享、仓储互补、一键代发、就近发货和“一盘货”模式等。
事实上,早在2012年入驻天猫时,李国庆就曾公开表示,入驻事宜是他提出的,“只要有好的流量,倒扣流水也比广告费便宜得多”。并且当时他还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即“人家在人流热闹的商业街上搞一个商业地产,当当就是卖商品的,当然要入驻,再说租金也不贵”。
不过比起昔日被誉为“全球最大中文网络书店”,目前的当当早已失去了与京东相提并论的资格,所以此次合作与其说是双方握手言和,倒不如说是当当不得不折腰的无奈之举。
从当初的争锋相对、你死我活,到如今握手言和,在当当入驻京东背后,俨然还可以看到垂类电商与综合电商争斗多年的缩影。同时这也再一次证明,垂类电商已然进入了暮年,如今已经是综合电商的“天下”。
在当当之前,同为垂类电商,且盛极一时的蜜芽、聚美优品、美丽说、乐蜂网、蘑菇街、寺库、易趣网等平台,也都或面临着关停,或是艰难转型、苟延残喘,并逐渐淡出了用户的视野。蜜芽创始人刘楠更是曾喊出,垂类电商的黄金时代在2020年就已结束。在她看来,垂类电商并非是被综合电商打败,而是输给了后者所拥有的算法能力,因为这让垂类用户在综合电商平台也能看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垂类电商其实早已没有了未来。此前,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就曾表示,“垂类电商与综合电商、互联网巨头去抢流量,肯定是弱势的。除非背靠大平台,否则很难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走出来”。而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更是曾指出,综合电商的最大优势在于完整的生态壁垒,垂类电商的宿命要么是跑快点变成综合电商,要么就心甘情愿做供应链公司,继而去各平台开店。
不过除了刘楠所说的算法外,压倒垂类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还有流量增长的枯竭。如今流量红利不再的紧迫感,已经导致了头部电商平台的“无边界扩张”。以往各巨头或许还不太在意垂类电商的“小打小闹”,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情况下,前者显然也有开源的需求。当阿里、京东、拼多多,乃至抖音看中了垂类电商的饭碗时,后者又怎能与技术和资源都不缺的前者比拼呢。
所以对于如今的当当而言,入驻京东其实已然是一个必选项。但这同时也是一场冒险,以往垂类电商给综合电商平台“打工”后被抛弃、或吞并的例子并非没有,因此如何实现从京东向自己平台引流与留存的过程中,保持自身与用户不被吞噬,也将成为摆在当当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成为“卖家”在获得更多流量的同时,也意味着当当将相当一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了京东手上。但即使强如京东,流量显然也是有限的,既然可以交给当当,自然也能给到其他卖家,更何况图书本就是京东自己的核心品类之一。
2019年7月,亚马逊中国挥手告别线上图书销售,从此国内的在线图书零售市场就从“四强争霸”,进入了当当、京东、天猫书城“三足鼎立”的时代。而如今垂类电商要么接连倒下,要么转型为品牌商、全渠道开店的情况下,当当入驻京东是否又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画上句号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必究。发布者:实习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ongjujh.com/tougao/894.html